什么是动力定型原理?

日常生活中,如果一个人比较稳定地从事某一活动,客观刺激的系统经常按照一定前后和强弱作用于有机体。由于大脑皮层有系统性活动的机能,能够把这些刺激有规律地协调成为一个条件反射链索系统,这就是动力定型(简称动型),即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。

动力定型的特点是当它已经形成后,一旦有关刺激物作用于有机体,条件反射的链索系统就自动地出现。所以动力定型又称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系统。动力定型形成后可以大大节省我们的脑力和体力上的消耗,减轻我们的负担而提高功效。

  人们在生活中养成的习惯、技能以及生活方式等等,在生理机制上都是动力定型的建立。

  动力定型具有稳定性,它是按固定程序进行活动的模式;但也具有灵活性,即它是综合的衍射模式,在条件改变时,能使动力定型更适合于客观条件的要求。一般地说,习惯一类的动力定型,稳定性较大、灵活性较少。技能一类的动力定型则灵活性比较大。动力定型在一定条件下形成,也可以在新的条件下加以改造或发展。

1.从生物学上来讲,动力定型是指一种由固定程序的条件作用建立的暂时联系系统,即条件反射系统。它是巴甫洛夫学说中的一个概念。通欲地讲,身体外部和内部的条件刺激,依一定的顺序不变地重复多次后,大脑皮质上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关系固定下来,就形成了动力定型。 2.动力定型的形成分三个时相:第一时期的特征是兴奋过程扩散,例如儿童初学正手攻球时,有许多多余的动作,这是由于兴奋扩散的缘故;第二时期的特征是兴奋过程逐渐集中,这是由于负诱导而使与该项活动无关的皮质区产生抑制的结果。语言指示在这一时相起很大作用,如教练指导初学正手攻球的孩子“不翻腕”,“不抬肘”,“转腰收小臂”等,就能制止那些不必要的动作,使有关皮质区域的兴奋过程更快集中,加速技能的形成;第三时期的特征是定型的巩固,完善和自动化,这需要长期反复训练。 3.乒乓球技术动力定型,需要长时间的反复训练,愈复杂的动作需要愈长时间和愈多的训练次数。因此,建立动力定型要花费很大体力脑力劳动。乒乓球要求动作稳定协调,具体

就是挥拍出手的稳定,击球的稳定,全身发力的协调。动力定型训练中,要讲究少而精的原则,必须要把动作质量放在第一位,一招就是一招,一式就是一式,不要怕麻烦,把每一项单项技术练熟练规范。打乒乓球是个非常精细的技术,需要细细体会其中的细节。比如收小臂的幅度,手腕的固定与活动,拍型的调整,力量的分配,以及肘的夹角等等,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,才会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。只有细细体会,方能领会到其中的妙处,让自己的动作规范,适用,漂亮。 4.乒乓球的技术训练过程, 基本上是控制身体各部分肌肉的神经系统的学习过程。通过系统化的练习, 直到神经系统有效掌握了当眼睛看到球时, 我们的腰丶手丶脚立即产生恰当的条件反射, 可以不怎样需要大脑的干预, 就能以合理的次序发出指令支配手脚活动, 以便可以在来球的一刹那迎击来球。就像电脑系统的视讯加速元件一般, 可以大幅分担大脑的工作, 我们只需决定把球打到那儿, 手脚马上形成协同动作, 做到意到球随的境界,这样你的动力定型就完成了。